唐诗三百首 |《月夜》杜甫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唐代的大诗人杜甫的一首名篇《月夜》,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首诗。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这首诗的写作有一个背景。我们知道,唐玄宗天宝十四载,也就是公元755年的11月左右,爆发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到了六月份,长安就被安史叛军攻陷。杜甫没办法,只好带着一家老小加入了流亡的难民队伍,他将自己的妻子和儿女安置在了鄜州的羌村。鄜州在什么地方呢?就是现在的陕西延安地区的富县。这时候,唐玄宗的太子李亨已经在灵武即位,灵武位于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中卫县,也就是后来的唐肃宗。杜甫安顿好了家小之后,就向灵武投奔唐肃宗,可是他没有想到,走到中途就被安史叛军所俘虏,然后就被押解到了长安。诗人在长安身陷囹圄,心中充满了悲慨,所以就写下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等一系列的诗篇来抒发自己内心的不平,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他日夜思念着远在鄜州的妻子和儿女,于是就在这样一个月夜里,写下这首诗来寄托自己的一片情思。
诗的开头说,“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这里的“闺中”指的就是他的夫人杨氏,我们常说姑娘家还没有出嫁叫待字闺中,所以这里的闺中实际上是代指他的夫人杨氏。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今天晚上我在长安,举头望着一轮明月,遥想在那远方的鄜州,我的夫人、我的爱妻,此时此刻在你的闺中可能也正在独自一人举头望月。一个独看,可以让我们想到,在以往的岁月当中,诗人很可能无数次的陪伴着自己的夫人、自己的孩子一起在这团圆之夜举头望月。
正因为有了头两句的“闺中只独看”,所以才会有三四两句说,“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唉,可怜我的那些小儿女们,可怜我的孩子们,你们没法理解你们的妈妈此时此刻一个人独自看着天上的明月潸然泪下却为何事,为什么呢?孩子们太小了,不能理解他们的母亲此时此刻举头望月为什么会流下泪水,因为他在思念你们的爸爸。
作者在这里说“遥怜小儿女”,不由得引发了我们的一个疑问,就是杜甫到底有几个孩子呢?我们知道,杜甫这个人是超级恋家的,他特别的眷恋自己的家庭、自己的老婆、自己的孩子,所以在他的诗当中有很多很多的线索都提到了他的家人。仅就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杜甫诗篇而言,我们至少知道这么几个准确答案,杜甫的长子叫杜宗文,他的次子叫杜宗武,而且这个长子读书不太灵光,所以杜甫主要的是教育教诲他这个长子要学好怎么管家。他这个老二杜宗武脑子特别聪明,特别擅长读书,所以他总是指导这个宗武怎么好好地读书、读文选。杜甫还应该有第三个儿子,但是这个儿子在很小的时候,因为饥饿不幸夭折。杜甫应该至少还应该有两个女儿,他有一篇著名的诗叫《北征》,在其中写道:“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床前两个小女孩,补缀的旧衣裳刚过两膝(女儿长高了裙子太短了)。)这说明这两个小女儿当时的年龄非常小。
大家要知道,杜甫创作的名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和《北征》,与我们今天所讲的这首《月夜》创作的时间非常接近,而在那两首诗里边都提到了他的幼子已经夭折(康震老师为什么要读“yāo shé”呢?),也提到了他有两个小女儿。所以我们认为,在写这首《月夜》的时候,在他夫人的身边,至少有两个男孩和两个女孩,所以在这里说“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指的就至少是这四个孩子。
大家想一想,在那个战乱的岁月里,杜甫本来安顿好了他的家小去投奔唐肃宗,却未料在中途被俘,而他的家小又远在鄜州,他的夫人还带着四个孩子。你想一想,在这个战乱的年代,他的夫人不知道杜甫到底是死是活,而杜甫也不知道他们这些儿女、他的妻子到底如何?杜甫不是在诗里边说了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想要通一封家信是很困难的,对彼此的信息要了解也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他此时此刻只能是“遥怜小儿女”,实际上说他遥想他的这些子女们真可怜。第一,可怜的是他们的父亲不在身边;第二可怜的是他们这么小,让他们的母亲带着,不知道要经受多少的苦难;更可怜的是他们也不能理解他们的妈妈此时此刻为什么望月而流泪。所以我们讲,杜甫这个人写诗真的是能写到人的心里,真的是能够把人的灵魂都能调动起来。
诗的五六句接着说:“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这里的“云鬟”指的是什么呢?指的是杜甫的夫人的头发像云雾一样的浓密。这里所说的“香雾”其实并不是空穴来风,指的是她的“云鬟”当中散发出来的香气,而在夜晚的时候好似在“云鬟”的周围形成了一层香雾。为什么说“香雾云鬟湿”呢?是因为杜甫想象他的夫人站在月光底下仰望着月光,思念着自己的丈夫,夜已深,露水很寒,打湿了她的云鬟。(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饰。杨慎谓:“雨未尝有香,而元微之诗云:‘雨香云淡觉微和。’云未尝有香,而卢象诗云:‘云气香流水。’今按:雾本无香,香从鬟中膏沐生耳。如薛能诗‘和花香雪九重城’,则以香雪借形柳花也。梁章隐《咏素馨花》诗:‘细花穿弱缕,盘向绿云鬟。’”)所以“香雾云鬟湿”,既写了他的夫人如云雾一般浓密的头发,这实际上是在说,他的夫人是多么地美貌,多么地让他神往,同时也写了久久地矗立在院落里看着明月,露水打湿了她的身上。
“清辉玉臂寒”,“玉臂”指的是什么呢?“玉臂”也指的是他的妻子,“清辉”指的是月光。月亮的清辉照射在了他夫人的身上,但是夜晚太寒,夜晚太凉,所以“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说的是他美丽的妻子有着浓雾一样的云鬓,有着白玉一样的胳膊,她站在这院落里边看着一缕清辉照射在自己的身上,想着自己的丈夫都忘记了周边的寒冷。实事求是地讲,杜甫很少在他的诗中把他的妻子写的如此地清丽,写得如此地冰清玉洁,写得如此地美丽。在他的笔下,我们更多看到的是“老妻”和“瘦妻”,“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杜甫《客夜》,“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卷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计拙无衣食,途穷仗友生。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译文:“客居他乡何曾得以入睡?漫长的秋夜啊天总是不肯明。映入门帘的是残月的光影,高翻枕畔的是远江的涛声。生计笨拙弄得衣食皆无,处境艰难的我只得依赖友朋。给老伴儿写了几纸书信,应该让她知道我未归的苦情。”)“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杜甫《进艇》,“南京久客耕南亩,北望伤神坐北窗。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无谢玉为缸。”译文:“我望眼欲穿,而你却是那么地遥远,在罹难了叛贼的践踏之后,九重宫阙、雕梁画栋早已满目疮痍,昔日的繁华旧景也早已荡然无存,留下的怕是只有摇摇欲坠的城阙和遍地斑斑的血迹,这怎不教人感到黯然神伤呢!在这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我身着布衣,深情地牵引着老妻乘上小艇,在浣花溪上鼓棹游赏,清澈的溪水在阳光下荡漾着波光,不远处,孩子们在水里无忧无虑地洗澡嬉戏。浣花溪岸边的蝴蝶缠缠绵绵翩翩双飞,你追我逐;溪水上的荷花如双栖鸳鸯一般,并蒂双双。把煮好的茶汤和榨好的甘蔗浆,用瓷坛来盛装也不比玉制的缸来得差,放在艇上可以随取随饮。”),“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出自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出自杜甫《北征》)。
总而言之,他的夫人杨氏陪伴着杜甫,可以说走南闯北、颠沛流离,遭受了很多的苦难,所以在杜甫的笔下,他的妻子怎么可能成为一个亮丽光鲜的、非常惹人神往的这样一个美丽的妻子呢,只能是老妻和瘦妻。那为什么在这首诗当中他的老妻和瘦妻却在笔下变成了如此美丽的、拥有云鬟和玉臂的妻子呢?道理也很简单,此时此刻诗人独自一人被安史叛军关押在长安,既孤独又愤懑,而他的妻儿又远在北方的鄜州,不知道是生还是死,此时此刻诗人的心情既是非常地迫切,又是万般地无奈,同时又非常地绝望。在这种无奈、绝望、紧张、愤懑和孤独当中,他的妻子、他的子女就变成了他内心情感的无限的寄托,就变成了他对于家庭团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全部的向往,所以他的妻子和孩子在他的想象当中、在他的诗文当中、在他的期盼当中也就变得如此地美丽、如此地令人神往。
作者在最后说,“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正是对前面这种美好的向往的一种呼应。“虚幌”指的是透明的窗帘。作者说,什么时候我们两个人才能坐在一起相互彼此相守着,看那一缕月光透过窗帘照在我们的面庞上,照在我们的泪痕上,这里的“双照泪痕干”与前面的“闺中只独看”真是遥相呼应。什么时候我们两个人才能团聚,我们全家人才能团聚,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双双地对着月光?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够捱过这难熬的孤独?所以我们说,这首诗给我们传递的是,在安史之乱期间杜甫和自己的家人音信隔绝无法团聚的痛苦,但是也从侧面写出了杜甫对于那份团聚、对于那份亲情、对于大唐王朝再次复兴的无限地展望,而这种展望是通过他对于亲情的渴望而展示出来的。所以“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他笔下的美丽的妻子代表了杜甫对美好的团圆的无限地期待。
我们说杜甫是“诗圣”,不仅仅是因为他能书写大历史,也在于他能书写大情怀,而这样的大情怀正是大历史当中不可或缺的道德和情感的力量。好,最后我们再一起来回顾一下这首《月夜》。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